長豐縣羅塘鄉:“三治融合”助推基層治理提質增效

近年來,長豐縣羅塘鄉深入學習貫徹新時代“楓橋經驗”精神內涵,以融合賦能為切入點,積極創設務實扎實踏實基層治理新格局,努力激活共謀共建共享鄉村善治新動能。
黨建+自治,激發治理活力。一是深化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多網合一顯實效。打破傳統村民組分布,按照人口密度、地域面積等參數將25個村(社區)優化為“148名網格指導員+148名網格長+309名網格員”為組織架構的黨建引領鄉村治理網格,“兩委”干部帶好頭,黨員群眾齊發力,共同參與消防排查、秸稈禁燒、人居環境整治、治安巡邏等工作,進一步貫通羅塘鄉基層治理的末梢神經。二是推動“四事四權”工作法,多元共治促和諧。用心搭建“黨員問事、群眾說事、代表議事、支部辦事”群商群議平臺,通過“村頭會”“板凳會”“村情通報會”等形式,把各項疑難雜癥、糾紛矛盾放到臺面上來,大事共議、要事共決、急事共商、難事共解、實事共辦,今年以來順利化解群眾信訪隱患近500余起,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1200余件,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三是落實“三務公開”制度,多方監督筑屏障。通過線下“三務”公示欄、線上基層小微權力“監督一點通”平臺齊頭并進,今年以來公示黨務村務工作、集體三資、工程建設項目、財政撥付資金、村級集體經濟組織運營管理等重要工作信息超過6000條,切實把基層小微權力放在陽光下運行。同時在各村(社區)顯著位置設置意見箱,廣泛聽取村民群眾寶貴意見,保障村民知情權、決策權、參與權、監督權,帶動群眾完成從“旁觀者”到“參與者”的角色轉變。
黨建+法治,充實治理后盾。一是法治陣地營氛圍。依托黨群服務中心、黨建微陣地、文化廣場等陣地現有資源,組建村級人民調解委員會,投放法治宣傳欄,設置法治圖書角,遴選法律明白人,精準傳播社會主義法治精神,讓群眾更加直觀地學習法治知識,領略法治文化,感受法治精神。二是法治宣傳強意識。把握國家憲法日、憲法宣傳周等時間節點,法律顧問設講座、支部書記敲警鐘、法律明白人進家門,圍繞網絡詐騙、掃黑除惡、家庭關系、勞動糾紛等內容廣泛開展普法宣傳活動,培育群眾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法治觀念,引導群眾合理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權益。三是法治實踐解民憂。把群眾利益作為法律服務出發點和落腳點,廣泛開展入戶走訪調研,及時了解群眾法律訴求,常態開展交通安全勸導、鄰里糾紛調解、法律知識咨詢等“訂單式”法律服務,不斷為轄區法治建設充電蓄能,全力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
黨建+德治,破解民生難題。一是先進示范評比弘揚公序良俗。各支部牽頭成立道德評議工作領導小組,每季度以村規民約為準繩,以群眾推薦、村民評議為渠道,深入挖掘“最美庭院”“孝老愛親”“愛崗敬業”“十星文明戶”等道德模范,上榜公示先進事跡,組織黨員群眾觀摩學習,弘揚真善美,傳播正能量,以“一盞燈”點亮“滿天星”。同時將移風易俗、善行義舉等行為以分值形式進行量化,納入當年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中鄉風文明評議板塊加分項,讓“無形之德”轉化為“有形之得”,充分調動群眾參與共建文明新風的積極性。二是志愿服務活動建設精神文明。主動貼近群眾需求,全力整合各方資源,認真策劃活動方案,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帶動群眾踴躍化身志愿者,今年以來開展慰問孤寡老人、愛心義剪、老年助餐、入戶義診、兒童手工等志愿活動600余次,志愿服務時數超過1800小時,服務人數達20000余人,讓轄區群眾在新時代的春風里解決實際問題,涵養精神力量。
黨建賦能治理,共建推動融合。接下來,羅塘鄉將繼續高舉黨建引領“一面旗”,堅守基層治理“主陣地”,深耕為民服務“責任田”,譜寫自治有方、法治有招、德治有效的善治“交響曲”。(撰稿人:水帥 審核人:樊晶晶)
責任編輯:李家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