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豐縣崗集鎮大窯村:“微網格”機制,激發鄉村治理內動力

近年來崗集鎮大窯村以黨建引領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為主攻點,積極探索“微網格”治理模式,將基層黨建勢能轉化為鄉村治理動能。
一條鏈織密“經緯網”。為更好地聯系服務群眾,大窯村按照“村攬大局、片區負責、組為單位、15-20戶為網、鄰里監督、共管共治”的方針,以網格為基礎,以村情關系為紐帶,按照就近就便原則,將全村415戶劃分成25個網格,作為鄉村治理的最小單元。通過群眾推薦、支部審核、村民代表會議表決通過等方式,確定網格員人選,構建“支部—片區—村民小組—網格”四級治理網格,就近將群眾連成一片、全村工作連成一網,解決了鄉村治理“橫不到邊、豎不到底”的弊端,實現“黨建+鄉村治理”疊加優化。 2024年,大窯村配備的25名網格員平均年齡不超過45歲,其中擁有大專以上學歷的有10人。同時,大窯村積極動員村“兩委”干部、網格員參加“全國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不斷提升網格員服務群眾的專業化水平和職業化技能。
共聚力下活“共治棋”。通過激發黨員身份意識、強化黨員治理功能,塑造“嵌入式”“服務型”“參與式”的“雙報到”黨建新模式。以“網格”機制為載體,把黨組織觸角進一步向下延伸,將優秀黨員、“兩代表一委員”、志愿者、婦聯、共青團等黨群骨干力量有機融入鄉村治理隊伍,將組織力量沉到底、觸到邊。通過組織引導、先鋒示范、共建共治,激活鄉村治理要素,實現服務群眾“零距離”。目前,大窯村共配備25個網格員,每位網格員聯系15-20戶群眾,實行網格員包戶,認領“責任田”,就近就便發揮作用。通過串門、拉家常的方式常態化走訪,了解情況、傳遞信息、解決問題,實現群眾話有地方說、事有地方辦、困難有人幫、問題有人管。今年以來,在網格員的組織帶動下,群眾參與村內事務的熱情逐漸高漲,進一步夯實了民主決策的群眾基礎,營造出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圍。
小辦法服務“大民生”。通過利益共享、權責共擔、協同共治,進一步調動群眾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為更精準及時地把脈鄉村治理需求,大窯村以網格為依托,將群眾自治與民生需求聯結起來,明確網格員“五大員”職責任務,協助村組干部做好政策宣傳、民意收集、環境治理、矛盾調解、隱患排查、群眾服務五項工作,建立日常走訪、信息核查、情況上報等機制,全面摸排和梳理群眾關心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根據網格員日常的摸排反饋形成需求清單,結合清單內容打造、豐富黨建服務項目,2023年以來,大窯村打造“老年食堂”,推出了老年送餐入戶、惠民取款點、大病補助等一系列民生服務項目。“網格員”包聯制度實施以來,大窯村每年發現并及時解決鄰里矛盾糾紛、人居環境整治、垃圾分類等群眾問題達上百件。
“網格化”管理為鄉村治理帶來了新方式,大窯村將不斷完善和提升網格的功能,精準化網格治理,化被動處理為主動治理,讓基層治理的主體作用發揮與力量整合實現最優化,讓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撰稿人:賈茹;審核人:周永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