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豐縣造甲鄉雙豐社區:黨建引領村集體經濟跑出“加速度”

長豐縣造甲鄉雙豐社區堅持以黨建為引領,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抓基層、打基礎、強堡壘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科學謀劃,不斷探索村級集體經濟增收新路徑,多點發力做大村級集體經濟“蛋糕”,增強村集體自身“造血”功能,確保村莊更美、農業更強、村民更富,以實實在在的效益增強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
黨建引領,同心挑起“擔子”。雙豐社區積極實行“黨建+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由合作社統一規劃流轉土地,整合農戶分散的土地資源,率先流轉1000多畝土地,建立“豐云農場”,帶頭示范開展水稻種植,并打造了“臻雙豐”稻米品牌,通過村兩委干部“干給群眾看、帶著群眾干”,實現基層黨建與鄉村振興“雙豐”發展格局。為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增強村級集體經濟“造血”功能,雙豐社區在“發展”上想辦法,在“實干”中勇作為,整合資源、集中攻堅,相繼召開村民代表大會、“拼經濟、強能級”大會,對村集體經濟的發展現狀和現有資源、優勢條件等進行全面分析,研究商討集體經濟的短板及對策,形成“支部引領、產業驅動、農戶參與”的聯動機制。
因地制宜,立好目標“桿子”。雙豐社區堅持“黨建引領+產業帶動”模式,在稻米全鏈融合上持續發力,提升稻米產業優勢,延鏈補鏈,依托自身稻蝦米原產區的優勢和道路交通區位條件,先后建成了現代化的稻米加工廠和合肥市第一座現代化育秧工廠,探索建設造甲鄉雙豐社區稻蝦米產業扶貧現代園區。其中,稻米加工廠以加工綠色生態蝦田稻為主,注冊了“豐碗香”自主品牌商標,產品銷往福建、廣東、海南等沿海地區,目前產值已突破1000萬元,效益明顯。同時,加工廠的建立極大地方便了周邊農民稻米的生產加工和銷售。育秧工廠自今年4月正式投產以來,已接到來自長豐縣造甲鄉、杜集鎮、下塘鎮等周邊多個地區將近5000畝的訂單,帶動就業崗位40多個,貧困戶務工月收入可達3500元以上,促進鄉村振興和農民增收致富。
多方聚力,闖出發展“路子”。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通過黨員干部帶頭干、鄉土人才扎根干、群眾參與共同干,多方聯動賦能產業振興。依托“豐云農場”項目,實施鄉村振興村級“頭雁”人才培養和村后備干部培養“雙培養”工程,著力打造一支守信念、有本領、能戰斗的過硬村干部隊伍。社區兩委干部善經營、會管理、懂技術、有奉獻精神才是合作社穩步發展的關鍵。也正是因為“帶著農民干,做給農民看”,用產量說話、用收入說話,才能不斷激勵農民,帶動農民群眾加入合作社。同時吸引一些外出的農業種植生產的人才不斷回歸社區,加入社區的發展之中。同時,創新推行“黨員責任田”制,將千余畝合作社土地劃分責任區域,做到分工到人、分責到人,開展“我的田畝我守護”系列實踐活動,引導黨員帶動群眾共同參與稻米種植、管護、銷售等工作,充分激發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熱情,擴大群眾參與覆蓋面,營造比學趕超、大干快進的濃厚氛圍。(撰稿人:崔杰,審核人:扈孝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