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豐縣造甲鄉:“小網格” 解答基層治理“大方程”

近年來,長豐縣造甲鄉堅持黨建引領,充分發揮“小網格”的治理功能,不斷解好農村基層治理“大方程”,優化網格管理,凝聚共建力量,以細“治”入微的服務提升基層治理的溫度,用網格“兜”住群眾穩穩的幸福。
依托聯系群眾“鐵腳板”,架起為民服務“連心橋”。造甲鄉以網格化治理為基礎,網格員主動“亮身份”,堅持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切實解決聯系群眾“最后一米”的問題。做好村情民意“問診”,依托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農家書屋等搭建起村民家門口的服務陣地,傾聽民情民意。網格員每周一走訪,憑借一雙“鐵腳板”,宣傳各項便民政策,了解村民的生活情況和需求,發現并及時解決各種苗頭性問題;發揮網格村民微信群的作用,群眾有任何問題也可在群內反映,通過“一組一群”加強網格員與群眾聯系,實現群眾訴求隨時反映、隨時響應。
完善溝通了解“人情網”,建立化解矛盾“服務站”。充分發揮網格員“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工作優勢,深入群眾,成為溝通的橋梁、鄰里的“和事佬”,不斷推進網格化治理服務實效,使矛盾“見之于早、防之于小、解之于芽”。在日常網格巡查中了解村情民意動向,不斷總結處理經驗,有效提升處理效率,全力維護轄區社會治安和諧穩定。對于不能“馬上辦”、需聯合處置的問題,認真匯總形成臺賬,整合各方資源,通過“講道理、講公理、講情理”,推動矛盾糾紛科學化解,用“親情”“友情”“鄰里情”協同助力矛盾調解,提高村民滿意度。
打造多元隊伍“服務網”,共筑服務群眾“堡壘墻”。以隊伍融合為抓手,建立五級包聯責任制,創新實施“1+6+N”網格服務隊伍,構建“一網聯全村、干部聯村組、黨員聯群眾”的基層治理模式。通過不斷吸納青年志愿者、退休老教師、村醫等多元主體300余人,科學設置治理網格,變“被動管理”為“主動服務”,聯合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志愿服務隊,打造多元化網格隊伍體系,凝聚合力及時解決人民群眾的熱點難點問題。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志愿服務活動,讓惠民暖風吹進千家萬戶,實現服務群眾的“乘法”效應,不斷提升基層治理能力。
提高宣傳教育“知曉率”,織密隱患排除“安全網”。堅持把居民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擰緊安全門,筑牢安全網。完善落實治安聯防機制,組建志愿治安巡邏隊伍14支,巡邏人員51人,立足維護社會治安、安全生產、防汛防火等重要環節,及時開展風險隱患排查治理,常態化開展護村巡邏,為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保駕護航。以節假日和重要時間節點為契機,積極開展防范電信詐騙、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各類主題宣傳活動,全面宣傳普及與居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安全知識,積極構建線上線下聯動的安全生產宣傳格局,讓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入眼、入耳、入心。(撰稿人:慈霏霏,審核人:扈孝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