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豐縣崗集鎮:三點發力,推動基層治理提質增效

近年來,長豐縣崗集鎮堅持黨建引領,將黨建工作與基層治理緊密結合,在干部隊伍建設、集體經濟發展和為民服務優化上下功夫,做優做實做細基層治理,不斷提升群眾幸福感和滿意度。
全力“建強”干部隊伍,夯實基層“戰斗堡壘”。以德才兼備、人崗相適為用人導向,結合鎮域發展、村居實際和基層治理需要,完成19個村(社區)“兩委”班子換屆,將一批高素質、有能力、群眾基礎好、富有擔當的村干部充實到“兩委”班子中,實現學歷和年齡的“一升一降”,2023年以來,21名村干部完成學歷提升。蓄力培養儲備人才,通過“歸雁”工程招引返鄉人才1人,面向大專及以上學歷人群,通過統一招考方式,招聘后備干部14人,社區小管家7人,將其安排到信訪、拆遷、重大項目等一線崗位鍛煉;落實選派干部駐村工作制度,為基層治理隊伍注入新鮮血液。目前,崗集鎮按照每村至少2名后備干部標準進行配備。依托鎮黨委黨校,探索“理論課堂+實踐運用”培訓模式,充分發揮黨校老師、致富能手等講師和周邊實踐教育基地資源,2023年以來,先后舉辦村“兩委”干部能力素質培訓班、農村黨員輪訓班、后備干部培訓班,覆蓋400人次,不斷提升履職能力。同時,每年年底開展 “擂臺比武”,以賽促學、以學促干。
奮力“做實”集體經濟,激活發展“澎湃動力”。根據鎮級實際和村居資源稟賦,制定各村(社區)集體經濟發展規劃,實行“一村一策”。將集體經濟發展目標按照季度分解,2024年召開集體經濟調度會2次,協調解決發展中存在的堵點、難點,突破發展瓶頸,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搶抓鄉村振興發展機遇,按照“典型帶動、抱團取暖、優勢互補”的思路,指導各村(社區)自主謀劃“研學游”等村級項目,打造村集體經濟發展亮點;其中龍崗、斗鎮等4家村集體經濟合作社集資購買廠房,預計年增加收入146萬元。2024年,推動黨組織領辦合作社試點運行,大窯村與青峰嶺村黨組織領辦農業專業合作社“強強合作”,流轉土地2000余畝,依靠碧根果種植基地,收儲加工碧根果,每年將帶動村集體增收45萬元。2023年,全鎮完成村集體經濟收入2200萬元,實現“一村一業、一村多業”多元發展的大好局面。同時,為村民購買醫療保險、養老保險等福利分紅達11671人244余萬元,直接現金分紅達3301人66萬元,讓村民共享發展成果。
著力“提優”為民服務,增進民生“幸福底色”。鎮黨委以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為載體,以“四事四權”工作法為抓手,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引導群眾、志愿者加入議事協商、文明創建、環境保護等村級事務中,不斷提優鄉風文明,加快構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格局。聚力完善“3+N”網格化管理模式,按照“大小適中、方便管理、界限明晰、動態調整”原則,全鎮劃分網格157個,配備基礎網格員353名、網格指導員157名,常態化開展下沉走訪、隱患排查,創新運用“三解”工作法,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2023年收集社情民意700余條,提供便民服務500余次。深入開展暖民心和 “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依托全鎮“1所19站4點”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打造司機之家、紅色驛站等拓展陣地4處,為轄區環衛工人、貨車司機提供便民服務;各村(社區)與30余家企事業單位結對共建,組建39支志愿服務隊,圍繞“服務老、養育小”的民生需求,精心策劃義診義剪、文化活動等系列志愿服務項目,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撰稿人:劉倩;審核人:周永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