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豐(雙鳳)經開區金寧社區:黨建“紅”賦能,社區“治”煥新

近年來,長豐(雙鳳)經開區金寧社區積極探索、砥礪前行,以黨建為引領,多維度整合資源,全方面創新舉措,在察民意、解民憂、促共治等方面采取措施,助力社區治理水平提升,開創社區和諧發展的嶄新局面。
織密網格察民意,拓寬服務踐初心。通過“三找”活動,成功構建起“黨總支—小區黨支部—社區黨員—紅色小管家—樓棟志愿者”五位一體的基層黨組織建設隊伍。其中,招募的 24 名紅色小管家和 25 名“小星星”樓棟志愿者成為社區服務的先鋒力量。在集中聘任儀式后,他們接受了系統的業務培訓,隨后配組形成聯合服務樓棟效應。依托“群眾點單,黨員接單”模式,將“群眾提”與“入戶訪”相結合,全面落實四到家六必訪。本季度,這一服務團隊共走訪 3800 多戶,摸排黨員、60歲以上老人共計510人,收集到問題155余條,征集合理化建議98條,這些問題涉及房屋漏水30余起、充電樁安裝需求 20處、車輛管理問題50余項等眾多方面,為精準化的“助鄰”服務提供了有力依據,切實將服務觸角延伸至社區的每家每戶。
巧尋良方解民憂,精耕善治促和諧。堅持民事共商原則,充分利用“金大姐聊天”“城宮協商”等協商議事機制。例如,在處理小區道路維修問題時,通過多次“金大姐聊天”收集居民意見,召開5次“城宮協商”會議,統籌部門資源,協調紅色物管會、紅色小管家和30余名居民代表共同參與。最終成功解決了小區內長達800米破損道路的維修難題,還打造出兩個共計1500平方米的小區廣場,安裝路燈60盞,完成兩棟樓的漏水改造工程,更換破舊雨棚40余個,建設約4000平的非機動車車棚,維修外墻脫落的兩棟樓,恢復小區綠化500平,更換了兩棟樓的電梯。通過這些努力,以精準的“小切口”推動居民幸福指數大幅“躍升”,讓小區事務在協商中圓滿化解,鄰里情誼在交流中愈發深厚。
搭建平臺聯社企,激活共治新動力。秉持“黨建引領,多元協同”理念,廣泛招募“社區合伙人”。社區大黨委通過積極鏈接資源,打造“寧家鋪子”黨建品牌項目。以招募“社區合伙人”的形式,采用“公益 + 商業”運營模式,挖掘轄區內 33 位具有理發、書畫、家電維修、非遺手工等一技之長的能人開展便民服務活動。通過室外廣場集中開展活動10余次,室內鋪子預約服務80余次,為居民提供了豐富多樣的服務。例如,僅家電維修服務就累計修復各類家電 60 余件,理發服務惠及200余人次。通過這些舉措,構建了參與主體多元化、組織方式多元化、參與途徑多元化的多元治理黨建聯盟模式,實現社區治理從“零散化”向“系統化”的華麗轉身,有效激活社區治理的“一池春水”。(撰稿人:席融 審核人:吳先智)
責任編輯:李家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