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豐縣崗集鎮:構建“蜂窩式”教育矩陣 釋放黨員“人力池”合力賦能鄉村振興

近年來,長豐縣崗集鎮立足農村黨員教育“覆蓋面窄、實效性弱、轉化率低”三大癥結,通過“蜂窩式”教育網絡聚合力、“人力池”資源整合破瓶頸、“全鏈條”育用機制促轉化,實現黨員教育從“覆蓋廣度”向“賦能深度”迭代。
“三維課堂”筑牢思想“壓艙石”。堅持把理論武裝作為黨員教育的“精神坐標系”,構建“理論筑基、實戰強技、服務鑄魂”三維教育閉環。頭雁領學強示范。以“黨課開講啦”為抓手,鎮黨委班子帶頭講黨課16場,19名村黨組織書記圍繞基層治理難點開展“沉浸式教學”,累計參訓黨員超2000人次。云端賦能拓陣地。打破時空的“枷鎖”,充分擁抱“數字化浪潮”,依托“學習強國”、省市先鋒、遠教站點等平臺,每月“精準投遞”學習清單,定期分享精品課程,讓黨的理論知識直抵黨員“指尖”。截至目前,已累計推送學習資料140余篇。末梢滲透提效能。在19個村黨群服務中心設立“篤學驛站”,配發“紅色能量包”(含黨章、學習手冊、口袋書),為257名老黨員配備“有聲書柜”,實現理論學習“零時差”。按地理區域劃分156個“教育蜂窩”,開展“政策宣講、技能培訓、民情收集、糾紛調解、產業幫扶”5項服務。全年開展“黨旗映紅田間路”主題活動19場,解決灌溉難、道路硬化等問題26項。
“三力工程”深挖人才“人力池”。以“體系化培育、精準化供給”為導向,推動黨員教育與鄉村振興需求同頻共振。擴容師資提“支撐力”。組建“百師智庫”,吸納黨校專家、農技“土博士”、產業帶頭人等12人,按“黨建+產業”“理論+技能”分類建立“理論武裝、紅色教育、鄉村振興、農技培訓”4個課程模塊。2024年首期“巾幗創業就業技能培訓”孵化電商人才60多人。實踐淬煉強“轉化力”。打造“田間實踐課”,在青嶺村設立“黨員實訓基地”,開展智慧溫控大棚操作等實訓6場;成立“紅色工匠聯盟”,將田間、果園、大棚變為教學場域,培育“金牌農機手”等技能型黨員13名。賽馬爭先激“內驅力”。實施“書記擂臺比武”,設置集體經濟發展、人居環境整治等8大比拼賽道,現場打分亮績。2024年青峰嶺村黨委領辦合作社實現分紅66萬元,獲評全省“五個好”村黨組織標兵。
“三融機制”跑出振興“加速度”。聚焦學用轉化“最后一公里”,推動黨員從“學有所獲”向“干有所成”躍遷。融智于產,鍛造富民“先鋒隊”。深化“支部建在產業鏈”模式,由黨員示范戶牽頭組建草莓種植、冷鏈加工等產業聯盟5個,建成標準化種養基地350畝,帶動戶均年增收1.2萬元。青峰領村黨員王勝研發“富硒草莓”種植技術,輻射形成百畝產業園,產品直供市內多家商超。融力于治,繪就善治“同心圓”。創新“黨員組長說事日”,在45個自然村設立“紅色議事角”,推行“小事即時辦、大事聯席商”機制,全年化解土地流轉糾紛、鄰里矛盾等93件。推行網格大走訪,黨員包聯網格內獨居老人、留守兒童群體,提供代購、健康監測等服務3800次。融情于民,架設服務“連心橋”。開展“三進三送三提升”行動(進村莊送技術提升產業質效、進家門送政策提升發展信心、進心坎送溫暖提升幸福指數)。黨員志愿服務隊為農戶安裝智能灌溉設備37套,為留守老人建設“幸福食堂”4處,其中金湖社區老年助餐項目獲評省級“最佳志愿服務項目”。
下一步崗集鎮將持續健全“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長效機制,培育更多“懂農業、愛農村、富農民”的紅色尖兵,為鄉村振興注入澎湃動能。(撰稿人:楊玲玲;審核人:周永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