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豐(雙鳳)經開區:“三鏈聯動”激活流動黨員“紅色動能”

近年來,長豐(雙鳳)經開區積極探索流動黨員教育管理服務新路徑新模式,把流動黨員教育管理作為加強黨員教育管理的基礎性、經常性任務來抓,通過織密信息鏈、拓寬教育鏈、延伸作用鏈,讓流動黨員從“流入”到“融入”。
織密“信息鏈”,讓流動黨員“安家”更“安心”。建立“動態排查+精準納管”機制,破解流動黨員“去向難掌握”問題。依托全國黨員信息管理系統,聯合公安、人社等部門實現數據互通,每季度開展“組織找黨員、黨員找組織、黨員找黨員”專項行動,通過“線上對比+電話回訪+實地摸排”,動態掌握流動黨員流入時間、工作地址、家庭狀況等信息。線下設立71個流動黨員登記點,線上開通“歸隊碼”,制作“回家指南”,引導2786名流動黨員主動亮身份、“碼”上找組織。打造“15分鐘服務圈”,在77個超市、小區門崗設置“流動黨員驛站”,建立“一人一證、一居一冊”動態信息庫,實施“在冊黨員—流動黨員1V1”結對機制,通過“五必訪”制度,累計解決流動黨員子女入學、老人就醫等急難愁盼問題300余件,開展免費技能培訓20余場次,讓黨組織成為流動黨員的“主心骨”。
拓寬“教育鏈”,讓流動黨員“離鄉”不“離黨”。針對流動黨員“學習難集中”痛點,打造“線上+線下”雙軌教育體系。線上依托“共產黨員網”“長豐先鋒”等平臺,開設“指尖上的課堂”,定期推送政治理論、黨內法規等學習內容400余篇,開展在線打卡學習、讀書分享等活動40余場次;線下整合18個“流星之家”和57個流動黨員聯絡站,通過“微座談”“微黨課”“微討論”等形式,讓流動黨員與在冊黨員“同享、同學、同議”。探索“分類施教”模式,對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開設“夜間課堂”“周末課堂”;對返鄉流動黨員,開展“紅色學習包”送學上門;對技術型黨員,舉辦“工匠論壇”“技能擂臺”。2024年以來,累計開展“紅色星期五”主題黨日、“周末課堂”等活動70余場,覆蓋流動黨員1000余人次,幫助127名流動黨員實現“政治生日”微心愿,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
延伸“作用鏈”,讓流動黨員“融入”更“有為”。將流動黨員作用發揮與園區發展深度融合,搭建“先鋒服務+基層治理”雙平臺。組建18支“流星先鋒”志愿服務隊,600余名流動黨員認領家電維修、志愿巡邏、愛心送考等服務事項,累計認領群眾微心愿78個;吸納144名流動黨員進入“紅色小管家”隊伍,收集社情民意、調解矛盾糾紛;調動53名流動黨員加入“百姓宣講團”,開展黨的理論政策宣講65場;鼓勵74名流動黨員參選小區業委會成員,推動社區治理向小區延伸。實施“人才回流”計劃,連續兩年舉辦“心有夢就長豐”青年人才沙龍,吸引400余名流動黨員參與,征集意見建議700余條,推動26名新業態流動黨員成為基層治理觀察員。建立“流動黨員先鋒崗”“金點子”助企機制,引導流動黨員在智能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領域攻克技術難題110余個,為企業發展注入“紅色動能”。(撰稿人:席融,審核人:吳先智)
責任編輯:李家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