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豐(雙鳳)經開區:“三圈融合”書寫黨群共治新答卷

近年來,長豐(雙鳳)經開區堅持黨建引領,以“紅色陣地圈、協同治理圈、暖心服務圈”為脈絡,推動三圈深度融合、協同發力,讓黨群關系從“各自為戰”走向“共生共榮”,共同書寫基層治理的嶄新答卷。
紅色“陣地圈”,筑牢共生根基。黨建引領如同根系,將“紅色陣地圈”深植基層土壤。建強組織體系。優化網格黨支部設置,健全“小區黨支部+樓棟長+紅色小管家”三級工作聯動機制,推動黨的組織覆蓋到小區樓棟、商圈市場,實現“一網格一支部”。深化網格化管理,讓60個小區黨支部的觸角延伸到基層末梢,切實縮小服務半徑,確保群眾訴求能第一時間響應。打造紅色陣地。依托18個黨群服務中心、58個小區(片區)黨群服務站、39個業委會(物管會)和書記信箱“碼”上辦等線上平臺,開展政策宣講、黨員教育、民意收集等活動800余場次,累計收集并解決群眾問題300余件,真正暢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深化黨員示范。設立黨員責任區、先鋒崗,引導黨員積極參加志愿服務活動,主動認領社區居民“微心愿”,推動黨員在矛盾調解、環境整治等工作中亮身份、作表率,讓紅色陣地成為黨群共生的核心樞紐。
協同“治理圈”,激活共生動能。“紅色聯盟”打破壁壘,社區、物業、駐區單位等多元主體協同聯動,形成“有事共商、難題共解”治理生態。健全聯動機制。圍繞“居民需求+社區資源+共建共享”主線,探索“社區合伙人”模式,聯合社區、物業、單位等成立“紅色聯盟”,深入挖掘社區能人巧匠、熱心人士等“獨立”合伙人800余名,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協商解決停車難、綠化維護等民生問題。引入社會力量。孵化培育社區社會組織,成立“愛心商家”聯盟、“黨員經營戶”等,動員律師、鄉賢、醫生等群體參與治理,形成常態化聯系制度,定期更新“三項清單”,構建“多方參與、多元共治”格局。強化智慧賦能。運用數字化智慧平臺實現問題“線上收集、線下處置”,實施“雙網融合”治理,提升治理精準度。形成“需求-供給-反饋”的閉環機制,今年以來,解決216余件民生難題,構建起黨組織領導下的多元協同治理新格局。
暖心“服務圈”,升華共生溫度。聚焦群眾多元需求,以精細化服務搭建黨群連心橋。組建“1+N”志愿團。以黨員為核心,廣泛吸納青年志愿者、退休職工、專業技術人才等群體,打造“多彩峰寧”“紅騎先鋒”“小梅滿”等特色隊伍,常態化開展助老扶幼、健康義診、法律援助等服務,讓關懷滲透生活點滴。按需“點單供給”。通過書記信箱“碼”上辦“線上點單”、網格員入戶“線下問需”雙向渠道,精準對接需求,定制“周末課堂”“便民維修”“反詐宣傳”等個性化項目,實現服務從“大水漫灌”到“精準滴灌”的轉變。深耕服務品牌。孵化“儉愛”新婚禮、“銀齡數字同行”“小雛菊”等33個志愿服務品牌項目,構建“月月有主題、周周有活動”的服務生態。目前,全區已凝聚55支志愿服務隊伍、吸納2000余名黨員志愿者,累計開展活動超千場,將服務融入日常,讓暖心“服務圈”成為黨群共生共榮的溫情紐帶。(撰稿人:倪楠楠,審核人:吳先智)
責任編輯:李家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