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良忠用真情做實事 以行動贏民心
村書記好不好當?好當!用葉良忠的話來說,那就是:“事事從群眾出發,多以真情為群眾辦實事、做奉獻,就能贏得群眾的支持和信任。”
那位留著精精神神的平頭、長得壯壯實實的40出頭的男子,就是陶樓鄉高塘社區黨總支書記葉良忠。
打從2002年任職以來,他就把“用真情做實事,以行動贏民心”作為座右銘,譜寫出了黨員干部正氣歌。
——建好班子帶好隊
葉良忠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農村要發展,班子是關鍵。如果沒有一個一心為群眾、一心謀發展的兩委班子,就不會有新農村建設的美好明天。”
為優化班子結構,增強班子的凝聚力與戰斗力,社區配備了一批年輕有為、文化層次較高的班子成員。為了充分發揮班子成員的能力和特長,更好的為社區居民服務,他要求班子成員嚴格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做具體工作時認真負責,熱心地為群眾服務,做到作風公道正派,用實際行動贏得民心。
“為群眾服務,不能光掛在嘴上,要落實在行動上。社區以為群眾辦實事為突破口,著力解決關系到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困難和問題,真正讓群眾切實感受到黨和政府對他們的關心,真正給他們帶來實惠。”葉良忠說。
在日常工作中,村干部嚴格實行“坐班”制,認真落實為民服務全程代理,包組干部嚴格做到一包到底,全程服務。2011年,社區新建了為民為企服務大廳,開通了短信交流平臺,架起了溝通橋梁,也加速了各項利民政策的傳播,極大地方便了群眾,也進一步密切了干群關系。
——集鎮改造出亮點
高塘社區原為高塘鄉,1992年撤區并鄉改名為高塘村,2002年又與王莊村合并,后因發展需要,于2011年將陳祠村三個村民組并過來,成立了高塘社區。社區現共有23個居民組,常住人口與流動人口共4900余人。
來過陶樓鄉高塘社區的人,都會被這里整潔的環境所深深吸引。街道地面清潔衛生,家家戶戶的樓房頂上都有太陽能熱水器,下水道、路燈和自來水應有盡有,特別是到了晚上,路燈亮了,人們或悠閑地散步,或在社區文化活動廣場健身,更有一群熱衷于健身舞人們,在廣場上和著一首又一首舞曲翩翩起舞。
“只要晚上路燈一亮,音樂一放,大家就來扭扭,唱唱,現在的日子過得真是舒坦啊!”今年64歲的街道居民陳來友說。
說起街道過去的面貌,陳來友有些不堪回首說:“以前不是土路,就是石碴路,沒有人行道,沒有下水道,更沒有路燈。污水橫流,垃圾遍地,人都沒法下腳。”
葉良忠說:“從2008年開始,我們開始搞街道改造,美化、亮化環境,徹底根治臟亂差。針對社區部分村莊自然條件差、基礎設施落后的情況,利用村級‘一事一議’項目,實現了環村砂石路的暢通,改善了23個居民組居民的出行條件;實現了高塘街道貫通自來水,解決群眾用水難問題,提高了水質;實現了社區街道路面硬化和亮化,為群眾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居住環境。”
——基層黨建添新彩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大力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由于黨員年齡結構老化,社區著重把責任心強、有知識、有能力的農村青年吸收進黨員隊伍,并率先在全鄉施行黨員分類量化管理。”葉良忠說。
社區黨總支下設3個黨支部,形成黨員分類量化管理網絡,對社區85名黨員進行科學分類,根據實際情況,劃分為在職黨員、無職黨員、流動黨員和困難黨員。根據不同類型的黨員年齡、學歷、身體狀況以及工作特點等因素,進行設崗定責,設定崗位標準和分值。年底,再按照年初對每位黨員設崗定責設定的標準要求,對社區所有黨員進行評分值、定星級。
“南部垃圾填埋場的拆遷安置項目,對我們來說,是完全陌生的,沒經驗,而這項工作的難點又多,我們就是靠這些老黨員來做工作。”
何大郢村民組60歲的老黨員孫全田,思想覺悟高,被設定了協調矛盾、收集民意兩個崗后,積極性很高。在拆遷安置過程中,他和幾位老黨員每天每家每戶上門進行調解、做好思想工作,使兩個村民組、60戶、300人順利入駐安置小區,而在此期間沒有出現一次群眾鬧矛盾或上訪事件。
如今的高塘社區不僅村容村貌大有改進,社區經濟實力和居民收入都得到了提高。通過招商社區引進了春林食用菌蘑菇種植基地、北城垃圾填埋場、金徽園農家樂、萬聯建材有限公司和夢園園林公司。這些企業的入駐,不僅帶動了社區剩余勞動力就業,更實實在在地增加了社區居民的收入。
·楊慧 李苑 沈培芳 馬芹芹·
責任編輯:長豐縣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