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豐縣杜集鄉“紅色關愛”助農村貧困黨員脫貧致富
“感謝黨和政府的關懷,幫我圓了‘脫貧夢’,讓我對未來的生活更有信心了。”每次來到張英道的家中,他總是噙著淚花激動的說道。
張英道是杜集鄉沛興村張大戶的一名老黨員,也是2017年擬脫困戶,全家4口人(本人,兒子、媳婦、孫子),今年76歲,長期癱瘓,行動不便,完全無勞動能力。
思想上扶志,激脫貧斗志。針對部分農村黨員在脫貧致富路上存在精神不夠飽滿、思想負擔過重等實際,杜集鄉充分發揮扶貧工作隊的政策宣講員作用,走村入戶開展政策宣講,運用遠程教育、黨員微信、手機短信等方式加強宣傳,使脫貧攻堅政策家喻戶曉,幫助貧困黨員樹立脫貧信心。
“鄉政府和村里的干部經常來走訪,宣傳各種惠民政策,詢問政策是否落實,針對實際困難給我想辦法,親自給我送來黨內關愛資金和八一慰問金,給我辦理慢性病卡,簽約家庭醫生,讓我進行危房改造,并幫助我規劃產業發展,鼓勵我養羊,幫我申報產業扶貧資金,鼓勵我兒子就業,并開展就業技能培訓,還給我申報了5萬元的小額貸款,每年都會有3000元的分紅收益......感謝黨委政府對我們貧困老黨員的關懷。”張英道邊說邊擦著眼眶溢出的淚花。
在今年九月份新入住的家中,新添置的家具擦拭得锃亮,屋里干凈整潔。“您覺得您今年能脫貧嗎?”“能,肯定能,貧困戶的稱呼畢竟不好聽,我想著黨委政府來拉我們一把,我們就要借力使力,把家搞好,爭取早點脫貧。我鼓勵兒子擴大種植面積,今年一共做了11畝多田,收了13000多斤,去掉化肥農藥種子等一切開支,能搞到一萬來塊錢,閑暇時間,我兒子還出去打工,去掉開支,一年也能搞到四五千元,今年脫貧是絕對沒問題了。”
創業,組織扶;困難,組織幫;意見,組織聽。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中,杜集鄉扎實推進黨內關愛工作,開展以“扶志、扶困、扶技、扶產業”為主要內容的“農村黨員脫貧致富工程”,引導農村黨員樹立信心、發展生產、脫貧致富,在脫貧致富中創新進,在發揮作用上爭優秀。
此外,杜集鄉建立機關黨員與農村黨員結對認親、經常聯系制度,黨員干部每月至少到貧困戶家中開展一次走訪,了解掌握他們生產、生活和致富方面的真實情況,通過定期走訪、談心,幫助他們理清久窮不富的根源,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制定脫貧計劃,重鼓致富信心,激發致富斗志。(沈慧)
責任編輯:長豐縣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