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清潔工的為民情懷
日期:2010/9/6 稿源:長豐先鋒網 人氣:170
——記長豐縣下塘鎮清潔隊隊長陳賢友 他,曾被市政府授予“市先進工作者”稱號,兩次被縣委、縣政府評了“創建工作先進個人”,多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雖然生活困難,他卻在2008年抗震救災時主動交納了200元特殊黨費;領導說他是在“平凡中閃光,鎖事中體現寶貴品質”;隊友說他要求嚴格,卻又“親如兄妹”。他,就是有著十余年黨齡的長豐縣下塘鎮清潔隊隊長陳賢友。 下塘鎮是一個千年古鎮,青州社區是下塘鎮政府所在地,有4000多戶近2萬居民。大大小小的街道、小巷共36條,旱廁12個,這些就是陳賢友所帶的清潔隊工作的主要內容。垃圾主要是生活垃圾,每天約有100平板車20噸。雖然不多,但全要他們用平板車一車車地拉。由于經費有限,清潔隊用的大掃把都要按月定額發放,每人一把,用壞了要自己掏腰包購買。清潔隊26個工人,只有24張板車和一輛農用拖拉機。按照下塘鎮市容所葉勇所長的介紹,這個條件比前幾年好多了。農村鄉鎮的清潔工作比城市要更難做。由于生活習慣,鎮區居民缺少環衛意識,剛打掃過又會被扔上垃圾,且是遍地開花,真是打掃容易保潔難。勞動強度大、工作條件差,待遇也不像城市里那樣好,所以在鎮上這是一項許多人不愿意長期干的工作。青州社區黨總支書記鄭輝介紹說,雖然別人不愿意干,但是陳賢友在這個崗位上卻是一干就是20多年。 陳賢友是從1987年開始從事清潔工作的。他幾乎是每天凌晨4時起床,最早一個出來,最遲一個返回,不管多臟多累,他都沖在最前面。由于工作出色,1992年被推舉為清潔隊隊長,1997年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清潔工到清潔隊隊長,陳賢友始終如一地守著“舍得一身臟,換來萬家潔”的理念。說他對工作一絲不茍,對自己嚴格要求一點也不過分。鎮上要求是每天早晚兩次打掃,全候天保潔,他就從早忙到晚。不分寒暑,每天早晚準時到各路段、街道帶領隊員打掃衛生。老陳有個原則,每天必須等所有隊員回家,運送完最后一車垃圾的拖拉機入庫后才肯回家,而這時通常已經到了晚上九點多,特殊情況要等到更晚。2006年春節,老陳在拉垃圾時不小心摔了一跤,當時就是感覺腿有點痛也沒在意。由于春節期間清潔隊任務異常繁重,老陳放心不下清潔隊的工作,一連幾天拄著拐棍挨個路段查看。最后痛得他實在受不了了,到醫院檢查,結果診斷為小腿骨折,并且由于沒有及時治療出現發炎癥狀。 隊友都說,一有任務,陳賢友總會沖在前面。1998年夏季“三伏”的一天,為把鎮上菜市場里的一座旱廁打掃干凈,他跳到臭氣熏天的1米多深的化糞池邊上,一锨一锨地往外撂糞,硬撐著把化糞池打掃干凈后,才費力地爬了上來,當場就開始嘔吐,胸悶眼花,一連幾天不能吃飯。2006年夏天,下了幾天連陰雨,垃圾越積越多。終于等到了一個晴天,陳賢友趕緊帶領隊友們裝運垃圾,一直忙到天黑。老陳心想,說不定明天又要下雨,再多運一車也是好的。惡臭、蚊蟲叮咬、污泥濁水,逼得人喘不過氣,大伙忍受著極度的疲勞又裝滿了一車。陳賢友看天色已晚就叫大家先回去,自己開拖拉機送最后一車垃圾,由于天黑路滑,在爬坡時車輪把持不住滑,突然車仰人翻,水箱里滾燙的熱水一下子淋到了他身上,鉆心的疼痛使得他不由得喊了出來。由于全身15%燙傷,住院期間,他的手纏滿了紗布,不能打電話,就叫老伴替他打給隊友督促上工。老伴一邊打電話一邊流淚,他卻笑著說:“放心吧,死不了,我還能掃垃圾。” 陳賢友是清潔隊隊長,他總是說“隊長就要發揮隊長的作用”。鎮市容所的工作人員介紹說:“老陳這個隊長權力不大,但麻煩不少,怎么分工,每月的掃把怎么發都是問題”。 陳賢友說,由于各個地段垃圾多少不一樣,只能采用輪崗的辦法,每月換一次地段,這樣大家機會均等了,意見也少了。分掃把時,隊員有時為爭奪一個掃把手都能抓破,因為搶到好的經久耐用,不用自己掏錢買。陳賢友就采取最傳統的辦法——抓鬮。在清潔隊工作六年的王霞說:陳隊長對我們太嚴了,每天跟在我們后面轉,做得不好的地方他批評人很厲害,但批評之后他會幫忙干活。陳賢友對隊員可以用“嚴而有情”來形容。誰家有事要請假,他總是主動幫忙調班,有時就是他自己代班。要別人代班是要付出當天工資的,但他代班從不收人錢。在他的帶領下,整個清潔隊非常團結。2004年農忙時節,隊員葛子敏家孩子生病,丈夫在外打工沒回來,眼看田里秧苗插不上,非常著急。陳賢友就帶領隊友冒雨幫忙插秧,解決了隊員的困難。葛子敏說:“陳隊長對我們工作要求很嚴,但我們親如兄妹。” 陳賢友一心撲在工作上,了為保持街面潔凈,幾乎整天都在街上,也就照顧不了家庭。他的老伴姜世芳在清潔隊干了近10年,后來卻退出了清潔隊。這一方面是由于家庭要照顧,但還有別的原因。老陳介紹說:“我對隊友要求非常嚴,女隊員背后喜歡嘮叨,老伴愛發插話,會引起矛盾,沒辦法只有讓她退出清潔隊。”為了陳賢友做好工作,老伴給予了很大的支持。春節期間與每年夏天西瓜季,是他們最忙的時候,由于包干到戶,他們通常是全家一起上。老陳還有一個兒子、一個女兒,孩子十幾歲的時候對父親清潔工身份很不理解,可如今也默默地支持了父親。其實沒有老伴及孩子們的支持,陳賢友也許堅持不了這么久。為此,2007年長豐縣委、縣政府授予他們“平安家庭”稱號。 下塘鎮鎮上的居民沒有不認識老陳的。居民王師傅說:“老陳啊!我們熟,他太認真了,路上一片紙他都會撿起來,多虧了他,我們街上才這么干凈。”隊友介紹說:“他對我們說的最多的一句就是‘為政府做事,就要做好。’”其實,名為政府做事,也就是在為民做事。他說:“組織上給我這么榮譽,而我又沒有什么文化,做不了什么大事,現在能做清潔工,我就要把地掃干凈,要對得起政府、對得起居民。”(楊維禮 楊超) 責任編輯:長豐縣委組織部
相關文章
processed in 0.0469 seconds,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