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豐縣雙墩鎮:做強集體經濟,帶富一方群眾

“稻蝦共養就是好,我們通過這種方式,發展現‘一村一品’,通過流轉土地發展產業,在做強村集體經濟的同時,帶富了一方群眾。通過做大做強村集體經濟,促進了村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為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基礎。”近日,華豐村黨總支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長石兆國說。
2018年,華豐村利用縣農業農村局扶貧資金和選派干部扶貧資金,建設“稻蝦共養扶貧產業示范基地”,占地300畝的示范基地共分2塊,一塊200畝范大郢村民組,一塊100畝在上寺村民組。目前,通過示范基地對外流轉出租,一年直接給村集體經濟增收13.2萬元。
在示范基地為基礎,華豐村加在“帶”的效就會,全面打造“一村一品”產業發展新模式,針對村里拆遷后16個村民組大面積閑置土地3000余畝的實際情況,積極做好對外流轉,大力發展稻蝦共養產業。通過這一大手筆,為村集體經濟增收65.5萬元,同時帶動貧困人口就業15人次,人均增加工資性收入2000元至3000元不等,帶動貧困戶參與稻蝦共養發展產業4戶,每戶年收入增加20000元至40000元不等。石兆國說:“今年上半年村集體經濟已達78.7萬,預計全年是村集體經濟收入是一個‘豐收年’。”
現年50歲的華豐村黃洼村民組建檔立卡貧困戶楊迅龍,因病致貧,但是他一直想著要脫貧致富,去年也積極養殖龍蝦,當上了有著幾十畝龍蝦養殖基地的大戶。他高興地說:“在村干部的幫助下,我養殖龍蝦,一年搞幾萬塊錢不成問題。現在我脫貧了,未來的生活還要更好呢。”
華豐村稻蝦共養出了彩,同在雙墩鎮的梁莊村在發展集體經濟上也有建樹。
為壯大集體經濟,盤活集體資產、資源,增加農民收入,梁莊村以實施土地平整項目的高標準農田為載體,以村“兩委”為主,吸納能人參與,動員群眾土地入股,領辦梁莊村瓦門樓農業專業合作社,發展現代大宗農業,實現統一生產和規模化經營。今年,在經受了洪澇災害的情況下,梁莊村種植的5000多畝高梁仍獲得了43萬斤的產量,實現集體經濟收入超過50萬元,農民直接經濟收入戶均增加3000余元。
華豐村、梁莊村的做法,成為雙墩鎮找準方向、扶持壯大集體經濟的典范。
今年以來,雙墩鎮結合實際,探索壯大集體經濟路徑,鎮主要負責人高度重視,積極謀劃農業產業布局、集體經營路徑,同時在上級部門指導下,結合實際,摸清資產資源狀況,制定壯大集體經濟方案。一是開展集體土地經營,對于土地資源較為豐富且較為集中的村(社區),集體經營土地的模式為發展大宗訂單農作物,壯大集體經濟,2020年啟動梁莊村試點工作,按照梁莊村的模型框架開展工作,總結試點經驗,完善工作思路,制定規范制度,2021年進行金壩、河東、富民等3個村試點,2022年進行馬廟、大官塘、汪崗等3個村試點;二是盤活集體閑置資產,對于其他村(社區),在清查明晰村級集體資產產權的基礎上,對閑置或低效使用的辦公用房、門店、廠房、倉庫、校舍等各類存量資產,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通過村級自主經營、租賃等方式加以盤活,讓“死資源”變成“活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