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豐縣陶樓鎮:黨建引領“四治融合”大作為
陶樓鎮黨委緊緊圍繞黨建引領鄉村治理這個重點,以黨建引領為根本、網格治理為基礎、德治宣傳為引導、法治警醒為保障,積極推進“四治融合”的鄉村治理新模式。
注入鄉村治理“原動力”,以黨建引領發揮人才合力。
加強基層隊伍建設,在村“兩委”換屆中,嚴把人選關、政策關、程序關“三個關口”,全鎮79名村“兩委”干部學歷、素質、能力和年齡結構實現“三升一降”,確保把能帶好班子、能帶對路子、能帶動發展、能帶正風氣的優秀人員選進班子。嚴格落實6名駐村工作隊員、15名鎮招村用后備干部的培養和管理工作,讓年輕干部在基層一線筑牢思想根基、滋養理想信念。充分發揮黨員干部尤其是村“兩委”成員在人居環境整治、志愿服務活動、產業發展等方面的頭雁效應,由村“兩委”干部帶頭領辦中心村美麗家園建設、信用村建設、“兩閑”土地利用等,不斷增強基層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進一步促進鄉村振興。
加強鄉村治理“創新力”,以小網格撬動大治理。
突出網格智慧屬性。將黨小組建在網格上,將基礎信息采集、社情民意收集、安全隱患排查、矛盾糾紛化解、政策法規宣傳、民生服務代辦等各項工作落實到網格,構建集黨務、村務、財務和便民服務為一體的“社會治理網格化聯動指揮平臺”,黨群活動、政策宣講、民意收集等“多合一”建設,提升為民服務能力。全面開展社區黨群綜合服務場所建設攻堅,推進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達標提質,加強社區老年人休閑娛樂、配餐服務、社區醫療等配套設施建設,使鄉村治理既有深度更有溫度。健全網格服務機制,為進一步加強村民“主人翁”意識,不斷細化網格,健全完善“鎮—村—組—員”四級網格體系,社區黨組織是“主心骨”,村在職干部是“操盤手”,黨小組長(村民組長)是“聯絡員”,網格員是“執行官”,樓棟長是“前沿哨”,“民情茶室”是“主陣地”,堅持重點突破、注重常態長效,實現黨領導下的社區治理、黨員履職、村民自治良性互動。目前,全鎮共劃分網格60個,網格員412名,在防疫情、穩經濟、保安全等重點工作中,充分發揮積極作用。
提升鄉村治理“凝聚力”,用宣傳陣地打造文明新風。
積極弘揚“德治”新風,推進誠信文明戶和文明村(單位)創評活動,全鎮12個村(社區)創評覆蓋面達100%,群眾參評率達90%以上。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個、文明實踐站12個,開展實踐活動10余場,有力發揮文化站基地作用,加強農家書屋、文藝活動室、健身房等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充分利用公開欄、宣傳欄、志愿服務風采展示長廊等各種陣地傳播傳統文化,積極開展各類文藝活動,建立公共文化建設體系,全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探索“鄉村振興”路徑。
穩固鄉村治理“保障力”,以法治警醒增強基層力量。
充分發揮黨組織引領作用,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運用“網格+調解”“組織+專業”等矛盾糾紛多元排查調處手段,建立調解三級網格化管理,形成村黨組織書記負責機制,形成規模化的民間調解組織,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多元化解矛盾糾紛的需求。針對當前農村宅基地、鄰里關系、土地承包等重點問題明確了領導和調處小組及時跟蹤調處,定人定點,排查調處,積極防范,堅持按時上報制度,促進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規范化。深入村組開展矛盾調解、法律咨詢、普法宣傳等,將矛盾糾紛化解在源頭、解決在基層,筑牢預防化解矛盾糾紛“前沿陣地”。通過制定村規民約、落實村法律咨詢室、法律知識培訓等手段,增強基層法治力量,營造全民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截至目前,共排查出各類矛盾糾紛20起,通過進村入戶,走訪群眾,已調處解決,并解答法律咨詢30余人次,調解成功率達100%。(撰稿人:任偉;審核人:陸良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