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精品一区_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久_高清久久一区_四虎影视4hu4虎成人

↑安徽先鋒網 ↑合肥先鋒網

長豐(雙鳳)經開區阿奎利亞社區:紅色領航有力 睦鄰同舟揚帆

日期:2023/1/17 15:30:52     稿源:雙鳳經開區     人氣:216

基層邁大步,關鍵看支部。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增強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有效實現黨的領導的堅強戰斗堡壘。2022年,阿奎利亞社區黨總支堅持以黨建引領為基礎,在政治引領、具體任務、主體責任、群眾路線等方面做好文章,推動基層治理能力全面提升,持續深化“紅色領航·睦鄰同舟”黨建服務品牌。

加強政治引領,筑牢黨的建設根基。2022年度,阿奎利亞社區采取“點線面”相結合的形式,加強理論學習,提高政治水平:一是豐富學習方式。全面開展集中學習、黨課、黨日活動、黨員大會等各類學習研討活動22次;二是創新學習載體。突出線狀工作,用活線上學習陣地,立足學習強國、遠程電教、先鋒微信公眾號等平臺,發動廣大黨員干部積極參與線上學習活動,統一黨員干部的思想;三是形成點位良性互動。聯合轄區共建單位持續深化“紅色商圈黨建融合體”、構建新業態黨建矩陣,不斷升溫“紅色領航睦鄰同舟”黨建品牌。

突出具體任務,增強黨的組織能力。2022年度,阿奎利亞社區統籌區域組織融入,育強隊伍“示范引領”,嚴把入口提升質量:一是持續推進“四事四權”工作法,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新建10個小區黨支部、遴選11名紅色小管家;搭建“黨群議事會”、“小板凳”宣講會、“社區微治理課堂”、“三會一課”等說事平臺;在10個小區206個單元落實“三亮一做”行動方案;社區“兩委”領辦、督辦、聯辦“開門一件事”項目清單,目前已幫助解決群眾36項。二是加強黨員隊伍建設,夯實黨的基層工作。目前按照程序有在冊黨員54名,確定社區首批11位有較好溝通協調能力和過硬的政治素質的黨員,擔任社區“紅色小管家”;整合社區兩委干部、紅色小管家、社區小管家、網格員、黨員志愿者、家庭醫生、物業人員、快遞小哥、外賣送餐員等各方力量,組建“愛心服務小分隊”,盡最大努力保護老弱殘孕等脆弱群體生命健康安全。三是縱深推進星級黨支部創評,2022年8月份以來,社區黨總支以“五個一”開展星級黨支部創評,將星級創評與“一改兩為”、“三亮一做”等中心工作緊密結合起來,確保在工作中“創”,在日常中“評”,推動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同頻共振,讓基層黨建創評工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發展行動和實實在在的發展成效。四是高標準優化黨建陣地,在社區黨群活動服務中心、小區黨群服務站和長豐農商銀行雙鳳支行設置紅色暖心紅色驛站3處,提供休憩、充電、解壓等服務;積極動員紅色商圈成員單位掛牌8家愛心商戶,為外賣小哥、網約車司機等新業態新就業群體提供免費電動車安全檢查、志愿者優惠券、免費理發等服務;新建一期小區、城品小區網格黨群服務站,為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提供陣地保證。

履行主體責任,夯實黨的作風建設。2022年度,阿奎利亞社區以推進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為抓手,切實營造風清氣正的社區環境。建立健全社區紀委監督一體化工作機制和監督機制,抓活教育載體豐富多樣,除紀檢監督、廉潔活動外,創新開展“周一廉潔文化早課堂”,引導全體工作人員堅定反腐必勝信念;重大工作及時匯報上級領導,重大決策通過居委及議事會集體討論決定,重大事項全部進行公示說明,規范權力陽光運行;加強基層小微權利“監督一點通”平臺建設,及時向廣大居民公示和宣傳黨的各類方針政策以及社區的各項工作開展情況。

踐行群眾路線,服務黨的中心工作。阿奎利亞社區持續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探索實施多元治理模式,維護轄區安全穩定。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多元融合,探索構建“黨建+信訪”治理模式,依托“社區書記+社區黨員干部+物業負責人+樓棟長+黨員中心戶”五級紅色網格,召開黨群議事會12次,列出措施辦法、辦理時限等,掛圖作戰逐一解決處理各類12345投訴咨詢件1700多件;多方助力社會治理穩定有序,持續發揮8+X矛盾調處機制,按照5W問題處理流程,協調解決家庭矛盾糾紛12件,現場解決小區路面亂停車問題、廣場舞噪音擾民問題、金珠路攤販占道經營等問題35件;依托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織“星火”志愿服務隊開展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活動22場,開展移風易俗、理論宣講等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100余場,社區獲評2022年縣優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金獎和2022年三季度長豐縣學雷鋒志愿服務“最美志愿服務印象”等獎項。

組織強,基層穩。過去一年,阿奎利亞社區黨總支大力發展社區服務、精細構建治理網格、實際解決居民需求,增強了組織的凝聚力和親和力。2023年,阿奎利亞社區黨總支將繼續把黨的領導貫穿基層治理全過程、各方面,積極探索基層黨組織建設與基層社會治理深度融合,走出一條以新時代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現代化的新路徑,展現社區擔當、彰顯社區風采、作出社區貢獻。(撰稿:林潔  審核:呂朝建)


責任編輯: 
網友評論
發表評論
processed in 0.0693 seconds,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