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豐縣水務局:黨建引領科創賦能 助推水務高質量發展
長豐縣水務局黨委遵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第一動力”的戰略方針,高度重視黨建引領與科技賦能水務工作,把現代先進科技應用到“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上,通過科技賦能,讓水務工作更顯“智慧”。
一是推動黨建科創聯建聯動。促進黨建與科創水務工作深度融合,引領黨員干部職工爭當“創新先鋒”,在“比學趕超”中跑出創新加速度;組織開展黨員干部履職與技能業務提升培訓班,學習水務行業最新管理模式,掌握新型設備使用技能,以數字科技創新倒逼項目設計規劃創新,為全縣水務發展注入科創動能。
二是打造河湖長信息化體系。依托5G、大數據等現代技術,建設長豐河長APP應用支撐平臺,持續完善全縣河湖管理綜合數據庫、河湖智慧管理系統等平臺內容,實現縣鄉村三級河長智慧巡河全覆蓋。河長APP包含河道巡查、日常辦公等功能,不僅能在地圖上實時記錄河長巡河歷程、時間,還能通過實時上傳河道問題、查詢河道信息,實現問題“即查即處”。同時可以利用無人機航拍功能,實現自動化巡河,有效彌補傳統巡河短板,形成“天上看、地上查、網上管”的智慧化河湖監管體系。今年以來,利用APP累計巡河2.3萬人次,累計巡河里程1.7萬公里,巡河率達100%,發現亂堆垃圾、畜禽養殖、污水排放等“四亂”問題26個,通過APP問題反饋督辦功能,在短時間內實現從發現問題到整改問題,大幅提升巡查效率與河湖治理效果。
三是提升智能預警監測水平。建設小型水庫雨水情自動測報系統與基層防汛預報預警平臺,整合縣域內布設的117處雨量水位監測站、236處雨水情自動測報設備,48套基層防汛預警展播設備、12處視頻監測站點,實現對全縣185座中小水庫雨情水情工情監測全覆蓋。自2023年進入汛期以來,通過基層防汛預警系統發布雨量預警12次,水位預警16次,累計發送預警短信200余條,預警處置27次,預警處置率100%,為全縣水旱災害防御工作提供智能化決策輔助,為基層黨組織在開展抗旱供水、農業增產保收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工作上提供“數字”力量。
四是探索數字化灌區建設。通過實施“三達標一美麗”灌區達標及瓦東干渠現代化改造等項目,探索推進數字化、信息化灌區建設,安裝自動計量171套、智能傳感器171個,建成渠首引水泵站自動化系統9套,可精確監測灌區水情、雨情、墑情,初步實現灌區日常灌溉供水管理數字化、水閘控制自動化,推動項目區的灌溉水利用系數從0.45提高到0.62以上,年節約用水量約為3000萬立方米,年節約水費160萬元,年增糧食產量800萬公斤,年增產、增收效益1900萬元。(撰稿人:吳亞東? 審核人:閆少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