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豐縣下塘鎮南集村:多措并舉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近年來,長豐縣下塘鎮南集村根據自身實際,充分發揮村領辦合作社作用,以“村企共建”、“小田變大田”為契機,整合村內各類資源,為村集體增收不斷助力。
主動出擊做好土地大文章。南集村現有5000多畝基本農田,因屬于限制建設區,農地未平整,無法引入大規模高效率的現代農業項目。2022年村“兩委”不等不靠,集中流轉250畝土地,并積極爭取縣鄉村振興局田間綜合整治項目資金30萬元,實現“小田變大田”。該流轉平整的農田2023年共實現村集體收入52余萬元,實現純收益約16萬元。2023年,通過招引大戶方式,又幫助大戶流轉土地1500畝。
選準村居優質農產品資源。精選蝦稻米、龍蝦、土雞蛋、咸鴨等特色農產品,建立品牌意識,制作統一的包裝,將鄉村生產經營活動從“只管種不管收”轉變為“種前找市場,種中講科技,出售憑合同”,從種植(養殖)業為主的“小農”經濟轉變為深、精、細加工,賺取農產口高附加值。
積極扶持村內小微企業發展。通過調研走訪,選定1-2家家庭農場、農產品手工作坊,以定向銷售其農產品為抓手,形成助銷農產品+引導生產經營管理的幫扶模式,通過解決農副產品銷售出路,讓農戶的傳統特色產品走向市場,帶動更多農村留守人員就業。2023年培育大戶、創業能手3戶,招引大戶1戶,解決留守老人、脫貧戶就近固定就業者20余人,人均月收入達2000元。解決流動務工20人次,平均增收1000余元。
充分利用幫扶單位資源優勢。以村企共建為依托,以合作社經營為抓手,以專供+代銷的模式,持續推進南集村深、精、細加工后的農產品進入幫扶單位,構建農戶“菜園子”直通職工“菜籃子”,打通“農戶+合作社+職工食堂(職工)”農產品產銷模式,使合作社成為企業和農戶之間的橋梁,推動農戶穩定增收,壯大村集體經濟摸索新途徑。2023年,此項經營性收入達75萬余元,為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50萬元,純收益30萬元以上奠定堅實基礎。(撰稿人:陶余;審核人:仉建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