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豐縣造甲鄉:“逢五說事”聽民意,服務群眾暖民心

為鞏固主題教育成果,更好解決群眾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深入踐行“四問于民”政策。造甲鄉各村(社區)利用每周五下午開展走訪入戶,充分發揮“群眾說事”的“連心橋”作用,通過群眾主動說、干部認真辦,匯聚“大智慧”、找到“最優解”,把矛盾問題解決在“家門口”,用“逢五說事”推動基層治理取得新成效。
門口講政策,接地氣聚民心。村(社區)“兩委”充分調動群眾主動參與治理的積極性,暢通群眾訴求反饋渠道,落實黨建引領基層服務。創新工作方式,搭建公共議事平臺,常態化開展“逢五說事”群眾見面會活動。開展“微課堂講政策”20余期,把新政策、新思想傳播給居民群眾,通過在小區“搭臺子、搬凳子”宣講黨的歷史、黨的創新理論成果、法律法規知識、消防安全知識和各項惠民政策,收集群眾意見。引導群眾就基層治理、安全生產、反電信詐騙等涉及自身利益的事主動談想法、提建議,使居民既是“參會人”也是“主人翁”,村(社區)干部收集記錄問題并及時反饋,確保群眾的心聲落地有聲。
家中議民事,聽民聲解民憂。沒有主席臺,不在會議室,村(社區)“兩委”干部、網格員和村民朋友拿著板凳圍坐在一起,將所知所想的大事小事都拿來說一說,暢所欲言。“板凳會”上讓大家一起來議議崇尚節儉婚事新辦,結婚不比闊,自覺抵制盲目攀比……,村民們就“喜事新辦”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周大姐抱怨道,“辦喜事、辦喪事,來來回回要搞好幾天,放鞭炮、擺筵席、請風水先生、邀吹打班子,一趟下來,往往花銷巨大”。造甲社區黨總支書記崔健兵聽了后,立刻組建村紅白理事會,在廣泛征求村民意見的基礎上將“限制紅白事宜桌數”的要求寫進村規民約,對紅白喜事、陳規陋習等事務進行有效管理監督,并且要求黨員們帶頭垂范。這是造甲鄉“逢五說事”常態化開展的一個縮影。在群眾家中議民生,有效提升了居民的參與感和滿意度。自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通過“逢五說事”居民見面會收集社情民意400余條。
開展優服務,促治理暖民心。各村(社區)將關愛送到家門口,將服務送到居民的心坎上,組織志愿者為年紀大、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門辦事服務。為大力倡導轄區居民移風易俗,各村(社區)依托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社區文化廣場等陣地,開展“普及婚育新風”“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傳承好家風”等主題鮮明的“微宣講”活動60余場,讓黨員群眾真正成為移風易俗的主動參與者與宣傳者。同時,結合傳統節日、重要節假日等,開展文藝表演、廬劇等群眾喜聞樂見的鄰里文化活動,豐富活躍群眾文化生活,群眾幸福感、滿意度持續提升。造甲鄉以“逢五說事”活動為載體,汲取群眾智慧,精準服務群眾,構建多方治理新格局,切實提高基層治理能力和服務水平,不斷增強居民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撰稿人:魏珍珍,審核人:扈孝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