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豐縣崗集鎮大窯村:用網格激活矛盾糾紛化解新動能
近年來,崗集鎮大窯村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化解基層矛盾糾紛,探索網格化+積分制+文化賦能工作法,激活矛盾糾紛化解新動能,助力推動平安崗集建設。
網格化服務。建立覆蓋鎮村的四級網格矛盾糾紛化解體系,從“兩代表一委員”、包聯片警、老黨員、志愿者等隊伍中選任網格員25名。細化網格員日常職責,明確信息采報、宣傳引導、隱患排查、矛盾化解、綜合治理等工作內容。統籌村“兩委”干部、法律明白人、志愿者、老黨員等資源力量,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聚焦抓早、抓小、抓苗頭,積極發揮“第一道防線”作用,及時介入糾紛事項穩控,避免“小糾紛演變成大事端”,確保一般性矛盾糾紛事項能夠妥善解決。落實好跟蹤回訪機制,采取電話回訪、上門回訪等形式“跟蹤”糾紛事項化解情況30余件,及時了解矛盾糾紛雙方動態、思想狀況及生產、生活情況,避免已化解糾紛復燃,有力提升了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
積分制管理。將積分制管理引入矛盾糾紛調處,量化評價工作參與對象,推動矛盾糾紛調處由“他家事”變成“自家事”,形成“人人參與、事事盡責”的良好格局。選配網格長、綜治負責人擔任“積分制”管理員、評議員、監督員,讓網格員變“被動”為“主動”參與基層治理;制定完善積分事項和獎勵辦法,將社會公德、家庭美德、遵紀守法、矛盾糾紛化解、志愿服務等納入積分管理;對信息掌握度、工作推進度、走訪活躍度、民情反饋度、矛盾化解度、群眾滿意度進行考核打分,積分結果與村集體經濟分紅和評先評優等掛鉤;充分發揮網格員積分制“指揮棒”、“風向標”的作用,堅持平時考核與年度考核相結合,不斷提高考核精準性。自實施“網格員積分制”以來,網格員爭先創優積極性不斷提高,實現了考評網格員由“模糊界定”向“精準評價”轉變。
用文化賦能。將“胡文傳”故事精神融入矛盾糾紛調解工作,組建“銀鈴文娛隊”,自編自演,在喜聞樂見的活動中增強群眾法律意識,依法解決糾紛;把村級調解室打造成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的窗口,通過老一輩的英雄事跡和紅軍精神感化,推動矛盾糾紛源頭治理。搭建矛盾糾紛調解平臺,由村組干部、“五老”成員、群眾志愿者等組成調解隊,將當事人組織到一起,運用情、理、法進行調解,推動村里的事村民商量著辦,村里的矛盾擺到桌面上談,最大限度把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解決在基層。打造法治文化長廊,在黨建小廣場等建設中融入法治文化元素,讓群眾在潛移默化中感受法治;打造“四員一律”矛盾糾紛法治調解團隊,引導群眾通過非訴訟方式化解矛盾糾紛。(撰稿人:楊玲玲;審核人:周永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