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樓鄉主題教育征文1
潤 物 細 無 聲
——記堅持走群眾路線,陶樓鄉機關風氣呈現新氣象
春節剛過,按照2015年黨員干部主題教育活動的要求,我和幾位同事再次到高塘社區走訪。沒有了去年的陌生、尷尬,很熟識,群眾熱情的和我們打招呼,喊我們進家喝水、嗑瓜子,不一會聚集了好多人,我們說明來意后,大家異口同聲的說,沒有什么意見,鄉、村干部都不錯,干實事,效率高,態度好,我們很滿意。聽了,我由衷的感動,誰說群眾都是糊涂人?
2014年,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陶樓鄉按照縣委的安排部署,精心組織,認真活動,機關黨員干部深入群眾聽民情、惠民生、解民憂;對“四風”問題,“快”“準”“狠”進行整治,立行立改,即知即改……全鄉黨員干部轉變了工作作風,強化了服務理念,提高了服務能力,這些改變悄悄地“滋潤”了群眾。
一是領導干部作風轉變了。“原來我們來鄉里辦事,要么說在開會,要么找不到人。現在不同了,只要你到鄉里,無論找哪個領導、哪個部門,都能找到人,辦成事。而且服務態度比較好,過去那種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現象不見了。取而代之的笑臉相迎、熱茶相奉,耐心細問,快捷辦事。”一位老大爺說。
二是干部辦事效率提高了。“我想給殘疾女兒辦個殘疾證,但不知道需要哪些材料。剛和包村干部說,他立即打電話請教了鄉里辦事人員,把需要準備的材料、檢查時間都詳細的問個清楚,速度真是快”,陶大哥高興地說。為方便群眾辦事,陶樓鄉還建立了便民服務中心,實行“一站式”服務,大大提高了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和為民服務的辦事效率。
三是黨員干部下村變勤了。過去各辦站所的黨員干部多數都是在辦公室里“一杯茶、一張報,坐等群眾上門找”。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后,鄉黨委將黨員干部安排到村,聯系農戶,深入田頭服務“三農”,抓生產、抓服務、看真情況、聽真意見,實實在在辦好事、解難事,群眾的滿意度得到大幅度提高。
四是干部吃請應酬少了。好多群眾表示:以前到鄉里辦事,經常看見部分干部喝的醉熏熏的,不僅辦不了事情還可能胡言亂語,影響黨員干部形象。現在好了,不論什么時候去,都看不見喝醉酒的干部了。一些村組干部反映,現在來調研和檢查工作的上級部門,事情辦完就走,不給基層增加負擔。一位干部家屬說:“過去,男人一天到晚的吃喝,吃壞了身體,疏遠了家人。現在應酬少了,在家時間多了,家庭關系也和睦了。”
五是社會風氣整體好轉了。過去,無論是機關,還是村里,濫辦酒席、搓麻打牌現象到處可見,通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這些根深蒂固的不良習俗逐步被唾棄。不少干部表示,以前喝完“應酬酒”、搓完“業務牌”,休息常在零點以后。現在生活方式健康多了,有更多精力放在工作和關心家庭上了。
六是問責力度加大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后,陶樓鄉采取“預警教育+查處懲治”相結合的辦法,對群眾反映較多、工作推進不力或工作漂浮、損害群眾利益的部分黨員干部以誡勉談話、免職、立案調查等措施進行嚴厲懲治。(李雪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