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豐縣完善“五項機制”切實加強農村鄉土人才隊伍建設
一、完善選拔機制,規范選拔程序。對全縣農村人才隊伍總量、分布狀況、層次結構等調查摸底,制定完善《長豐縣農村鄉土人才選拔標準和辦法》,成立由組織、人事、科技、農委等部門組成的鄉土人才評審委員會,每年定期對符合條件的申報人選進行審核評選。拓寬選才視野,將種養能手、經營能人、返鄉農民工、復退軍人和外來投資興業人員等納入選拔范圍。按照公布條件、推薦上報、資格審查、考核評審、媒體公示、審核批準六個程序,通過層層申報和嚴格選拔,目前全縣共有各類鄉土人才5000余人,其中年收入超過5萬元的有種養殖專家220人、生產經營大戶135戶、農民經紀人86人。
二、完善培訓機制,提升整體素質。按照“農村經濟發展缺少什么,就安排什么;農村鄉土人才缺少什么,就培訓什么”的原則,科學編制鄉土教材,合理安排培訓計劃。依托縣委黨校、農技推廣中心等培訓機構,整合教育資源,開展訂單培訓,分專業舉辦短期培訓班70余期,采用報告交流、現場觀摩、座談、研討等教學方法,提高鄉土人才技術水平。采取“走出去、請進來”辦法,先后組織300余名優秀農村鄉土人才到江蘇、浙江、山東等地參觀學習,邀請外國專家和省市高校教授舉辦專題講座26次,為農村鄉土人才傳經送寶。
三、完善管理機制,健全管理體系。建立以縣人才辦牽頭抓總,各鄉鎮和相關縣直單位配合的鄉土人才管理工作格局。健全農村鄉土人才臺賬,實行信息化管理,做到“人有表、村有冊、鄉(鎮)有檔、縣有庫”,形成縣、鄉、村三級資源共享、分級負責。實行目標管理制度,鄉土人才年初根據自己的專業技術特長和工作職責提出年度目標任務,制定工作計劃,與鄉鎮簽訂《目標責任書》。鄉鎮負責對本轄區鄉土人才生產生活情況、發展農村經濟情況、帶動群眾致富情況等進行跟蹤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年終,鄉鎮會同縣鄉土人才評審委員會對每位鄉土人才目標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考核結果記入臺賬。年度考核不合格的鄉土人才,取消相關資格和待遇,已有67人被取消資格。
四、完善幫帶機制,搭建發展平臺。實行縣領導和縣直單位、鄉鎮負責人聯系鄉土人才制度,幫助協調解決創業發展中遇到的具體問題。選聘100名農藝師、園藝師、工程師以上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與農村鄉土人才結對,開展“百名專家進百村”活動,傳授專業知識和實用技術,幫助解決生產、經營中的技術難題,共開展下鄉技術指導300余次,幫助解決實際問題230多個。充分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作用,引導、幫扶農村鄉土人才跑市場、找銷路,承擔起全縣40%的大宗農產品外銷任務。建立草莓、馬鈴薯、龍蝦等特色農業縣級培訓基地80個,積極引導農村鄉土人才參與有發展前景的農業項目的開發經營。
五、完善激勵機制,優化創業環境。每年開展一次“優秀鄉土人才”評選活動,給予每人1000元經濟獎勵,對有突出貢獻的給予嘉獎。樹立優秀鄉土人才先進典型,宣傳成功經驗,并優先推薦為黨代表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優先推薦參加市級同類人才選拔,優先安排業務培訓和參觀考察。在表現優秀的鄉土人才中,已有230人發展為黨員,961人選拔為村“兩委”干部。對鄉土人才開發特色高效農業、潛力較大項目,在農業小額貸款上予以傾斜,已累計發放貸款3500萬元。縣財政每年安排800萬元資金,支持鄉土人才創業,縣內各相關部門在證照辦理、技術資料、優良品種、土地承包等方面提供優惠政策,營造鄉土人才競相創業、帶領群眾致富的濃厚氛圍。
責任編輯:長豐縣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