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精品一区_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久_高清久久一区_四虎影视4hu4虎成人

↑安徽先鋒網 ↑合肥先鋒網

老驥伏櫪 壯心不已

日期:2004/9/7     稿源:長豐先鋒網     人氣:152

——記長豐縣十佳共產黨員、縣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張有棉

    提到長豐縣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人們總是忘不了張有棉,今年77歲高齡的張有棉同志,1990年從縣人大常委工作崗位上退下來后,15年如一日,傾心盡力,耕耘于關心下一代工作上,以實際行動實踐著“三個代表”,充分體現了老共產黨員對工作的熱忱。
    1990年縣關工委請已退休在家的張有棉同志幫助管理聯合中學時,他愉快地答應了,說:“我是共產黨員,受黨教育多年,能繼續為民做事、為黨分憂是我的榮幸”。對于報酬,張有棉說:“我有退休工資,什么都不要”。上任后經深入調查研究,多方了解情況,發現學校在管理方面存在問題。于是,他組織制定了《教育教學管理制度》、《獎懲制度》、《考勤制度》、《校園安全制度》等多種管理制度,加強了管理,規范了辦學。在張有棉和關工委同志們的共同協調管理下,聯合中學由于辦學正規,教學認真,由開始時只招收兩個初中復讀班,發展到和省教委、關工委聯合創辦江淮成人中專班,和省農大聯辦大專班。10多年來,先后招收初中落榜生3770人,為國家輸送和培養了528名大中專畢業生。辦學在解決了廣大復讀初中生的后顧之憂、為長豐培養了一大批實用人才的同時,也為縣關工委創造了一定的物質財富,給縣財政節約了一筆不小的開支。剛開始辦學,經費緊張,他帶頭注意節約,來人一律自掏腰包招待,從不報銷。后來,辦學積累了資金,他就為擴大辦學規模,改善辦學條件操勞。經過多方協調,請求縣委支持,用辦學積累的資金征地6.18畝,建起了一幢教學辦公樓和40間平房共2000多平方米,添置了教學設備、圖書、課桌椅等,固定資產100多萬元。在辦公樓的建設過程中張老總是以身作則,身先士卒。為了嚴格把關,確保施工質量,每天他第一個到工地,最后一個離開。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經濟條件好了,縣關工委多次研究提出要給他應得的報酬或將退休后的差額工資補齊,均被他婉言謝絕了。據統計,僅此一項,10多年來,共為關工委節約支出5萬多元。
    張有棉同志常說,我們應該把有限的資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張有棉同志出生于解放前貧寒的農民家庭,從小沒有機會上學的他深深懂得知識的重要。每當看到因家庭困難而失學或上不起學的孩子們時,心里就有說不出的滋味,一直盤算著怎樣幫助這些孩子們重返校園。1995年張有棉和關工委的老同志們商量,決定成立一個基金會來救助特困生上學。意見形成后,在他的感召下,在關工委老同志們的共同努力下,經廣泛宣傳,多方求援,爭取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支持。從辦學經費中拿出5萬元,在縣財政局、教育局各支持5萬元共15萬元作啟動資金的基礎上,發動全縣離退休老同志捐款和到市、縣有關單位募捐,共籌資近32萬元,成立了長豐縣青少年科技教育基金會。下塘鎮彭春花、彭國翠就是首批受益人,由于父親去世早,母親長期有病,家庭十分困難,姊妹倆面臨輟學,張有棉了解情況后,決定兩人的小學、初中學費全部由關工委承擔。在張有棉同志的關心愛護下,彭春花考上了省水利學校后,去年又連讀大專,張有棉又從基金中拿出3000元,同時爭取市關工委資助2000元,幫助解決了學費,讓她能順利入學。幾年來,基金會共救助特困生157人,支付學雜費近20萬元,確保了這些孩子完成了九年義務教育。
    辦學積累的資金,來源于社會,回報于社會。在張有棉的倡導下,縣關工委的老同志們決定通過獎勵娃娃學科技,推動“四小”活動的廣泛開展。從1995年長豐師范附屬小學組織開展“小發明、小創造、小制作、小論文”以來,縣關工委已累計出資18000多元,幫助下塘、楊廟、埠里、雙墩、羅塘等鄉鎮中心小學開展了“四小”活動。到今年已共舉辦30多期,受到了廣大小學生和家長們的熱烈歡迎,有不少學生作品還參加了省、市比賽,獲得了名次和獎勵。使廣大小學生從小就養成了學科學、愛科學、愛動腦筋、積極向上的良好習慣。另外,在張有棉的積極協調下,縣關工委和青少年科技教育基金會拿出3萬多元,為下塘、埠里、朱巷、張祠、水湖等鄉鎮舉辦農技培訓班共40多期,發放科技宣傳資料2萬余份,受訓人數達8000多人。
    張有棉同志自參加關工委工作以來,每年都要深入到農村中、小學開展調研工作。通過調研,發現北部地區學校有的校舍急需維修;有的已是危房,大部分學校課桌椅殘缺不全的情況,為了逐步改變學校的辦學條件,他和關工委老同志們積極商議,到市關工委和市教育局爭取支持,市區中、小學采取結對幫扶的辦法,對口支持我縣北部地區貧困學校。在市關工委、市教育局關工委的動員下,近幾年,由市區30所中、小學先后與縣北部中、小學結成了幫扶對子,同時也動員了縣直機關經濟條件較好的56個單位采取各種辦法結對扶持了56所貧困學校,有力地促進了長豐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
    為改善聯合中學辦學條件、為成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金會、為請求市區中小學結對幫扶我縣北部地區的貧困學校,他不遺余力,四方求援;為幫助全縣貧困生上學,為推動“四小”活動,為促進科技興農,他親力親為,精心組織??墒牵麑Υ约旱淖优畢s從來沒有“關心”過。他的二兒子、二兒媳1998年從合肥鋁廠下崗,大兒媳今年3月份從水湖收儲公司下崗,五兒子、五兒媳今年4月從水湖植物油廠下崗。由于五個子女下崗在家,經濟收入銳減,直接影響了家庭的生活,可張有棉咬緊牙關,默默的承受著。有鄰居關心地說:“老張,你在縣里干了這么多年,認識的人多,通過老關系,幫你下崗兒媳找份工作,那還不容易嗎?不能讓他們在家呆著,他們也要生活呀!”這一句話說到了張有棉的心坎上了??墒?,他深深知道,自己是老干部、老黨員,只能為政府分憂,不能給政府添麻煩。當有領導問起:有什么困難需要幫助解決的,他總是笑著說:“沒什么”。
    10多年來,在關心下一代工作中,他做了大量的工作,認真履行著一名共產黨員的義務,退而不休,以身作則。在他和關工委老同志們共同努力下,我縣關工委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績,得到上級和縣領導以及社會的廣泛認可。他本人也先后多次被省、市、縣評為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個人”,并連年被縣評為“優秀共產黨員”,今年7月又榮獲長豐縣“十佳模范共產黨員”榮譽稱號。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張有棉將和關工委一班人一起,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為我縣“三個文明”建設,為實現長豐跨越式發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不遺余力,發揮余熱,爭做一名退而不休的優秀共產黨員!

責任編輯:長豐縣委組織部 
上一篇: 殫盡竭慮為發展
processed in 0.0508 seconds,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