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豐縣陶樓鎮抓黨建促脫貧攻堅成效凸顯
長豐縣陶樓鎮通過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在強隊伍、夯堡壘、聚資源、抓造血上下功夫,久久為功,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配強力量,打造常駐不走的扶貧隊伍。拓寬選人用人標準,通過機關干部下派3名,跨村交流任職2名,吸引10名退伍軍人、在外創業人員、大學畢業生返巢,進入村級黨組織班子。公開招考12名大專學歷以上、35周歲以下的年輕血液,到村任職扶貧專干。建立后備干部庫,將政治素質好、工作能力強、熟悉農村工作的好苗子放在村務監督委員會、黨員議事會、村級下轄支部班子成員、黨小組長崗位上接受鍛煉。
固本強基,夯實脫貧攻堅的戰斗堡壘。堅持“抓兩頭促中間”,一是以黨建示范村為引領,注重抓好黨建示范村建設,突出班子引領發展和干部能人帶富作用發揮,落實脫貧攻堅精準識別、精準施策、精準幫扶;二是加強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對每年倒排出來的鎮級軟弱渙散村,采取“一村一策”專項整頓轉化,通過抓班子、帶隊伍、強服務,增強抓工作的主動性和實效性,為扎實開展扶貧工作奠定組織基礎。
整合資源,積聚扶貧幫困的多方合力。發揮黨委統攬全局、協調各方作用,統籌資金、人才、醫療、交通、教育、技術等各類資源向農村一線傾斜,投入到扶貧主戰場。用好“四聯四定”“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黨員活動日”等黨建載體,落實主要領導包片、分管領導聯村、干部幫戶制度,做到人人參與、人人出力、責任到人。
強化造血,催生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該鎮鼓勵各村居結合實際,深入分析“三資”情況,科學推敲發展方式、方向,大膽嘗試發展路子。探索形成服務配套型、資本經營型、合作開發型、存量盤活型、土地整理型和經營轉讓型為主的收入來源,全面消除“空殼村”。同時,貧困村以幫扶項目和幫扶干部為重點,抓好村級集體經濟項目建設。(萬婉 劉飛龍)
責任編輯:長豐縣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