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豐縣陶樓鎮鄉土人才資源庫為鄉村振興聚力
為了讓鄉村振興戰略落地生根,長豐縣陶樓鎮扭住人才這個關鍵,打出了一套有力的組合拳,逐步完善鄉土人才資
源庫,致力于建設一支愛基層、懂技術、有能力、善經營的人才隊伍。
土里淘金挖人才。全鎮12個村(社區)通過發動黨員、群眾,以分片包組的形式對轄區范圍內的種養殖能手、能工巧匠等“土專家”“田秀才”摸底篩選,詳細掌握年齡、經歷等基本信息,真正把有能力、有技術的人才從“土里”發現、挖掘出來,使人才的“土辦法”和“錦囊妙計”得到發掘和推廣。
筑巢引鳳聚人才。近年來,陶樓鎮結合當地的“脾氣秉性”不斷推進“一產三產化”發展思路,按照“兩片一軸”產業發展格局,圍繞“瞄準城市,服務市民”要求,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全力打造“合肥優質安全農產品供應基地”和“生態農業休閑觀光基地”,依托省級龍門寺現代農業示范園建設,建成合肥市的“菜籃子、果園子、魚塘子”。先后引進了合肥鑫土地農業公司、安徽省天和中藥材開發有限公司、合肥市歸園田有機農業有限公司等多家現代農業企業,引回引進了陶雪峰、陳錦等一大批人才,極大的促進了全鎮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培土墩苗育人才。陶樓鎮充分遵循人才成長規律和專業需要,利用黨員活動日、黨員春訓等黨內常規動作,以請進來教和走出去學相結合的方式,定期邀請種養殖專家、旅游專家,采取田間地頭面對面講、手把手教等形式,培訓先進生產技藝,助推創新創優、成長成才。同時,以基層黨建“雙培雙帶”先鋒工程為載體,通過傳幫帶機制,實現鄉土人才和黨員兩個身份的融合,有力推動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增收。
搭建平臺用人才。多年來,陶樓鎮在重視新型職業農民培養和鄉村技術人員培養的基礎上,千方百計的搭建有人平臺。現在每個村(社區)都有1-3名35歲以下、有文化、有能力的后備干部,為愿意在家鄉發展的年輕人提供了空間。針對種養殖戶、合作社、現代農業企業,也專門成立了旅游發展聯盟,積極構建“旅游+”產業結構調整,努力通過鄉土人才來推動旅游和生態文明建設。
目前,陶樓鎮已經建立了涵蓋種生產、技術、營銷、管理、社會文化等方面的鄉土實用人才資源庫,保證了人才的供給,為鄉村振興凝聚了力量。(萬婉)
責任編輯:長豐縣委組織部